Tuesday, 20 October 2009

Volunteer Award Party: 圖文並茂喔!




我們受邀參加Steven的Volunteer Award Party。Steven是倫敦South Kensington區Sixty Plus的義工,Sixty Plus顧名思義是為了年長的人所成立的慈善機構。Sixty Plus招募的義工們每週花一個小時的時間,可以選擇幫助老人家讀信﹑陪老人家上超市買菜﹑幫忙整理花園﹑或是教老人們使用電腦。Steven選擇幫助視力不好的Mrs. Noble老太太讀信。剛認識老太太時她九十五歲,現在已經歡度過九十七歲生日了!Mrs. Noble出生名門,她上一代的長輩是澳洲總督,她從小就被教導成為`名媛',成年之後與Mr. Noble結婚,先生是一位會計師,之前在馬來西亞執業,Mrs. Noble隨先生在馬來西亞待過很長的一段時間,Mr. and Mrs. Noble與當時的馬來西亞總督熟識,和其他官員及當地鄉紳亦有交情。我們很喜歡和老太太聊天,Mrs. Noble特別對政治感興趣,前一年Conservative Party 的Boris Johnson 與Labour Party的 Ken Livingston教手角逐倫敦市長時,她的心情一直處在高昂的階段! 她豐富的人生經歷跟獨特的見解,總是讓我們聽得津津有味。她貴為長輩卻沒有架子,每次Steven或我去拜訪她時,她總是忙進忙出,招呼我們多喝點茶,嘗點小蛋糕,聊的話題也是時事,我們屢屢忘記是在跟年長人聊天,每次去拜訪她,總是盡興而歸!

今年的South Kensington區Sixty Plus剛與Kensington and Chelsea區的Age Concern合併,Steven被Sixty Plus提名為年度最佳義工,並受邀至Kensington and Chelsea區慈善義工大會領獎。我在前一篇文章說過,英國的慈善機構在不同的地區有著自身獨立的管理權力,Chelsea and Kensington區是倫敦最富有最posh的地段,這裡的慈善義工大會應該排場不俗吧,我們這麼想著!果不其然,會場選在Harvey Nicolas隔壁的Park Tower舉行,剛進飯店,其內部豪華的裝潢就讓我們心生期待,品嘗過茶點和負責人寒暄過後,頒獎典禮正式舉行,大會還邀請了Kensington and Chelsea區的市長 (Mayor) 蒞臨頒獎,市長帶著一條很粗很顯眼的金色頸鍊,可以看這張照片。




典禮結束後,我們去找市長握手拍照時,他說,這金色頸鍊是純金打造,具有歷史性及有象徵性的,從中世紀以來的管理者均配戴著此飾物,象徵意義相當於英國律師上法庭打官司時佩戴假髮。我剛好最近有在看美國影集The Tutors,果然驗證了市長的說法。The Tutors裡面亨利八世的朋友兼玩伴們皆被賜封屬地,他們真的都掛一條黃金頸鍊耶! 那飾物是中世紀設計,所以配那時代的`古裝'不突兀。但現在的市長們都穿西裝,硬生生地掛著那一條黃金頸鍊,只能說,是權利的象徵,無關時尚美醜啦!


典禮結束後,大會招待酒與點心與會人士隨意享用並聊天social,那天的點心很精緻,味道也很好,Steven跟我都認為那是我們在英國參加的宴會中最好吃的refreshment。













我們還認識這對年輕人,男孩子剛從義大利來,對
義工工作很有興趣,所以Age Concern的人員邀他來這宴會看看,並和其他義工聊聊。女孩子是陪同他來的,法國人,也是一位瑜珈老師,我跟她說我也學過瑜珈,也想繼續學,她便邀我早上到Green Park一同做瑜珈。我非常心動,但我已搬離倫敦了,相見恨晚啊!!

我在英國當義工的日子

今天要來談談英國的慈善機構和我在英國的義務工作經驗。英國非常多慈善機構,常見的有Age ConcernBritish Heart FoundationMarie Curie Cancer CareOxfamPDSA…等等,一般人對這些慈善機構非常熟悉,因為它們在市區都有設立二手商店(charity shop) ,販賣人們捐贈的書籍﹑衣物﹑或是第三國家所生產的食物或貨品。英國的慈善機構猶如正式的公司,有信譽良好而日益壯大的機構,也有因經營不善,而遭併購或直接倒閉的機構。同樣一個名字的慈善機構還會依據其在不同的所在地掛上地區名,而形成分支,每一個分支形同獨立個體,負責自身的募款﹑財務分配﹑及行政管理。

我和Steven從剛到英國求學,便各找一間老人院當義工,這念頭是來自以前在台灣上英文寫作班的一個老師說,他留學德州的期間,都和鄰居的一個老太太聊天,他覺得這樣英文聽說有進步。我們覺得這種免費增進英文能力很`划算',所以就群起傚仿!我選擇一週兩小時當老人院的義工,嚴格來說那裡不是老人院,而是老人的交誼中心。會員可以固定一週二到三天到我們這裡來聊天喝茶,我們會安排小組活動,會員可自行選擇參加猜謎比賽﹑撲克牌遊戲﹑室內高爾夫﹑或是手工藝的團體,老人院職員和我們這些義工也會分組加入遊戲團體,或是到手工藝的那一組幫忙老師教學。有會員或職員生日時,我們午餐會喝點小酒,舉杯祝賀生日快樂,送卡片禮物等。之前有一個老先生生日,他老婆還幫他烤ginger cake,請他帶來給我們吃!在季節交替之際,手工藝團體會因應時節進行創作,例如: 春天來臨時會畫花朵﹑剪裁蝴蝶,如果是秋天,我們則剪貼做紙樹枝樹葉佈置。如果遇到英國的節慶,我們的職員會利用手工藝團體的創作做室內佈置﹑提供此節慶的食物﹑或設計相關的遊戲活動。英國人很注重聖誕節,所以十二月初就可以在我們這裡感受到聖誕節氣氛,我們會準備mince pie,提供聖誕午餐(不過是稱Christmas dinner) 。有一年我們還舉辦聖誕園遊會,老人們可以邀請他們的親朋好友來參加,讓他們也了解我們提供的環境,也認識我們這些工作人員 (或是說朋友) 園遊會的所得作為Age Concern慈善募款,因此他們的親友們也很樂於掏錢玩些小遊戲﹑抽獎﹑或是購買會員製作的手工藝裝飾品。

我透過當義工學到很多。我學到英國的節慶不止只有聖誕節和復活節,還有像St. Patrick’s DaySt. George’s Day等等,因為我們所在地是南安普敦(Southampton) ,為鐵達尼號的啟航點,老人院甚至還將鐵達尼沈船那一天併入紀念日。我也學會玩一些英國傳統的桌上遊戲像ScrabbleDomino。印象最深刻的是英國老人的識字率。有一位老太太Norah很喜歡看報紙,每次到我們中心一坐下來就開始看,把中心的三五份報紙都看完了才肯抬起頭,她當時為九十三歲。Norah不僅自己看報紙,也跟我談政治及時事,腦筋比我們這些年輕人還清楚! 我們老人院的老人們都識字,喜歡玩報紙上的填字遊戲,聖誕節前做禮拜大家看著歌譜唱聖歌,不禁讓我佩服英國教育率之高,而且是從好幾十年前就教育普及了。除了識字率高得驚人之外,英國的老人也很長壽並且很健康。雖然有些老先生老太太需要眼鏡補助,但基本上都還是耳聰目明,讀報紙看書都沒有問題。還有一些老太太,每次來都帶一顆蘋果來吃,蘋果可是很脆硬的呢!還有些老先生老太太最常吃的零食就是堅果了,不得不佩服他們的堅硬又強壯的牙齒,他們的牙可全部都是真牙呢!此外,英國老人活得很`年輕'。我做義工時有一位老太太Gloria常常興致一來就翩翩起舞,天天笑嘻嘻地說著笑話,有一天聊著就叫我猜她幾歲,我猜她頂多七十,沒想到她已經九十六歲了!還有一位充滿藝術天分的藝術家老太太Grace,她的手好巧,舉凡繪畫,銅板雕刻,十字繡手工藝等都難不倒。她每件作品得非常出色,已有一些機構與她商談開畫展的事,別看Grace很活耀,事實上她因為中風過,導致她的手指和手腕彎曲無法伸直,當她繪畫作手工藝時,她必須帶著護腕來幫助控制手的活動。她有時會因為無法隨心所欲操作手指而煩躁,但她終究努力而自我克服。她跟我說,她中風後,才想要從事畫畫,她跟自己說,已經不可能發展這份興趣了,可是我們中心當時的繪畫老師告訴她不妨試一試,她便開始投入繪畫等藝術創作,並樂在其中。我很佩服她的毅力,為她找到她喜歡從事的興趣而高興,更被她的精神感動。年輕如我們,總是畫地自限,認為自己能力不行,年齡已經不允許自己從事新的活動,或是將周遭環境不允許等等掛在嘴上,這都只是藉口! 想要做的事一定有方法有毅力能完成。每個人都是璞玉,要經過淬鍊才會綻放光芒,若只想著總有一天我們的才能會水到渠成地綻放,終將一事無成。

英國的老人院 (或應稱其為聯誼中心)充滿活力,不似想像中灰色沉重。我因為申請做志工而有幸一探窺究,除了了解英國的另一個族群之外,藉由參與義工活動,獲得許多課堂以外的知識,包括英國政府對老人族群的協助與照料。我在當義工那段期間也多了許多`'朋友,老人院職員及其他義工也變成朋友。我因完成學業而要離開南安普敦,老人院還幫我開了一個歡送會,說是感謝我的貢獻,但是我說我在這裡得到的遠比付出得多。我說: I wouldn’t love this country that much if I didn’t come to this centre.我真的建議在留學生活中課業繁忙之餘,可以從事義工活動,體驗到的事物絕對和一般單純求學的留學生不同!

Sunday, 11 October 2009

Chiawisn Sun-Cake: Gift from Taichung and a Newly-Met Family


A family from Taiwan comes to visit us for an educational consultation about for their youngest son’s studying in a UK’s university. They brought us several Taiwanese food, some of which being very rare to be consumed since we left Taiwan for the UK. One of those presents is Sun Cake
(Pronounced Tai Yang Bing). It is a popular snack that we love to buy as a gift of travel in Taichung, a beautiful and contemporary city at Central Taiwan.

Sun Cake is flat and round with sweet and soft malt sugar fillings embrased in layers of flaked pastry skins. The ingredients include flour, butter, sugar, malt sugar and honey. The Sun Cake is purchased particularly from a small shop named ‘Chiawisn.’ This shop is not historic, only 25 years. Nevertheless, their Milky Sun Cake has been well-known in recent years and been awarded a Fine and Outstanding Sun Cake Prize. Chiawisn’s Sun Cake is full of the smell of butter. The pastry is thin and crispy while the filling is soft and moist. A very good combination when tasting. Although the ingredients contain many different sweet things, the cake is not too sweet at all. Chiawisn claims its products are made with low sugar, low fat, low carb but high quality, suitable for those care about their body weights. In addition, it is made for vegetarians. I love to have the cake with a cup of tea (green tea, in particular).

The family comes to England for the son’s school transfer. I can tell how much the family is worried about the son’s study environment, his social activity and his adaptability in this new University. The young man will live with us afterwards and the mum keeps telling me how grateful and how lucky they are to have us with his son. We are also delighted to meet them as they are so kind and easy-going. Eventually, I hope the son really understands the efforts his family has put on him and he will work hard in order to make himself better, on study and personality.

Tiny Grapes! 小巧葡萄嘗鮮記


長那麼大第一次看到比豌豆小的葡萄那葡萄是從LeicesterOpen market (類似台灣的傳統市場)買的英國的Open market常常能挖寶到一般超市看不到很稀有的食材所以我們很愛到各個城市的Open market! 英國的葡萄多為無籽葡萄有白色和暗紅色兩種幾乎全年都可買到但是這種小品種的葡萄還真是初次見面呢!

小巧葡萄的尺寸直徑不到1公分一串串很長結實得很密集我們看著它很認真地思考該如何吃它它又不像一般尺寸的葡萄可以一顆顆摘下食用也不能直接一口一串因為一串長達20公分且果實中間有枝梗總不能連枝帶肉咀嚼吞下吧! Steven首先一顆顆摘下來吃享用的時間之長導致他失去耐性一次兩三顆小葡萄又塞不滿牙縫又嘗不到果實真正味道不過我想至少這種葡萄可以連皮一起吃如果還要剝皮吃它加上要吐籽的話應該會邊吃邊槌牆吧! 我呢則是一開始就採取猛烈攻勢! 先把長串葡萄順著分枝剪成一小小串再將小串葡萄送入口用上下排牙齒固定果實手再施力將枝枝節節扯掉顆顆葡萄便完整地脫落在我嘴裡囉! 嚼著葡萄的感覺好像在吃魚卵一樣一顆顆的這個品種的葡萄不太有葡萄的香味也不太有一般葡萄的酸味甜味佔大部份葡萄的味道並不強烈我在想如果把它放在甜點上面一方面當裝飾像一般常用的紅醋栗(currant) 一樣另一方面它淡淡的味道又不會搶走甜點的原味應該會是很好的構想


我在網路上找了一下小巧葡萄的資料不確定它是不是叫black Corinth grape但網上照片是蠻像的Wikipedia說它是傳統希臘的葡萄品種英文叫它為"Champagne grapes"但是其實它既不能用來釀香檳也不能用來釀酒也不是很多人吃它看其來它真的只有外型可愛搶眼實質功能還蠻缺乏的! 不過它可被乾燥做成葡萄乾或是摸魚混珠做成dried currant這倒也解開了我長期存在的一個疑問: 為什麼葡萄這麼大做成葡萄乾後變那麼小? 原來是葡萄乾的葡萄不是我們吃的葡萄我們吃的葡萄乾是由尺寸更小的葡萄做成的(! 葡萄真的很適合用來發展繞口令!) 吃葡萄長知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