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15 December 2009

超級比一比: X-Factor vs 超級星光大道



說到X-Factor,就不免拿台灣的超級星光大道來做比較,我兩個都有在看,真得很為台灣喜愛音樂的參賽者和參與製作的電視人感到可惜,台灣的製作經費不多,所以舞台顯得簡陋...很多!




X-Factor的舞台效果驚人,大堆頭的舞群和合音群用得不手軟,堪稱最佳娛樂效果的電視節目典範!



台灣經費減縮到我們感到最悲哀的一點是:為什麼台灣參賽者跳舞演戲用的無線小麥克風要用白色膠帶黏在歌者臉頰上啊?很難看耶!有點審美觀的人都看的出來有多醜陋,省錢也不應該省在這裡吧!Steven都說那是狗皮膏藥,我覺得太傳神了!

Sorry 啦,楊駿文! 我很喜歡你,所以要為你貼狗皮膏藥這件事打不平!!




除了製作成本的不同以外,我覺得很多地方都反映了東西文化差異!
第一,X-Factor在剪輯參賽者表演片段時都剪他們最好的一段,而星光大道就專挑參賽者忘詞或唱走音的地方重播,就算是評審點出來的,我也不想看那些出槌的片段一播再播,參賽者這麼努力準備和演出,他們好的一面才是值得一看再看的地方!

第二,X-Factor由觀眾投票選出最愛歌手,每週最少票數的參賽者慘遭淘汰, rule is rule, simple as that.不懂為甚麼星光大道的規則變來變去,有時淘汰一個,有時淘汰兩個,淘汰到'遺珠'時還要來個敗部復活!我覺得對參賽者很不公平,比賽愈比人愈多,他們就得花更多週數選出第一名!大堆人擠進總決賽(英國的總決賽叫Final round,只有兩個人角逐),最後又來個翻盤,很不透明耶!我覺得這樣也很不重視觀眾,消耗觀眾每集都支持最喜愛參賽者的關注力,最後贏的我都懷疑是觀眾最愛,電視製作群最愛,還是唱片人最愛?

第三,X-Factor會安排前十名參賽者去參加電影首映,回去家鄉開演唱會,他們真實地感受到觀眾的掌聲,有時也有噓聲,演唱會安排他們像巨星,回來幾乎都說,'我愈來愈享受站在舞台上的我,我真的渴望贏,我的人生也許就此不同!'我覺得這安排很好,參賽者實際體會'be famous'的好處,會激勵他們更想贏的決心! 星光大道也安排參加一些簽唱會,這也很好,但我不喜歡安排他們參加綜藝節目,被主持人譏笑'這歌聲還好,應該不會在樂壇很有名吧!'我要是聽到,一定不想比下去了,因為贏了表示以後參加節目會被無情的取笑,接受這是台灣電視圈的生態,很沒有激勵的意味耶!

我很喜歡看超級星光大道,可是我每次看到參賽者很累的樣子,或是看到陶子說'以前喜歡唱歌的你到哪裡去了'的時候,都很為參賽者感到難過,台灣人做事情很認真努力,實在值得更多更好的報酬!

有時候節目的'質感'的表現就在呈現者的一念之間,真情流露抑或悲情灑狗血,我知道有時很難拿捏!只希望台灣的真人秀可以真的讓有天份的人不埋沒,挖掘他們並珍惜他們,而不是把參賽者和觀眾當成搏收視率或報紙版面的棋子,任其擺佈!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